在赛车运动中,女赛车手并非仅仅是“美丽花瓶”,而是实力强大的“女汉子”。根据逐风F1的数据,自1950年以来,参与F1大奖赛的女性车手仅有五位。这一数据在赛车界引人深思。虽然F1没有性别限制,但由于先天与后天的客观条件,女性车手的关注度依然较低。
近年来,F1对女车手的参赛门槛似乎有所放宽。即将在上海赛道上登场的中国女车手师炜,便是持外卡参赛的代表之一。虽然女车手的赛车梦想是否真的在拓展道路上仍有待观察,但在2019年,W Series——一个专为女性车手设立的方程式赛事,已经启动。该赛事模仿F1的模式,旨在提高女性在赛车运动中的参与度。
W Series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优秀女车手,经过层层筛选,最终选出18位选手参加比赛。然而,随着赛事的进行,也暴露出其局限性——女车手似乎缺乏进一步上升的通道。尽管杰米·查德威克连续两届夺冠,她依然未能找到进军更高级别赛事的道路。这与赛事最初的设立目标显然“不谋而合”。
在此背景下,F1于2023年推出了全新的“F1学院”系列赛事,进一步鼓励年轻女性车手参与更高级别的竞争。该项目由梅赛德斯车队老板托托·沃尔夫的妻子、前女车手苏茜·沃尔夫主导,旨在为女性赛车手提供更多发展机会。
虽然W Series还在寻找复苏之道,但F1学院的出现无疑是在为女性车手打开新的大门。根据计划,2025年F1学院将在三个大洲举办14场比赛,所有赛事均为F1的垫场赛。首站将于2025年3月在上海举行,收官战则将在拉斯维加斯进行。
然而,女车手在F1赛场上仍面临不小的挑战。以师炜为例,她在采访中提到,经过一至两年的腿部力量训练,才得以适应方程式赛车的刹车系统。F1赛车手的训练不仅对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,也涉及到强大的肌肉力量与耐力。此外,赛车的核心力量需求,以及在高速驾驶中承受的离心力,让女车手的挑战愈加复杂。
随着赛车技术的发展,特别是80年代以后,赛车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显著提高,这也是为何在此阶段女性车手几乎绝迹的原因之一。因此,很多业内人士认为,当前女车手或许应该设定更实用的目标,例如参与FE(电动方程式)或耐力赛等项目,与男车手同场竞技,提升自身水平。这或许能够为她们获得资本支持,最终进入F1学院赛事的大门。
无论如何,女F1车手的价值在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。部分实力相对较弱的车队,可能因为吸引流量和赞助的考量,而给予女性车手一些出场机会。未来,女性赛车手与男性车手的竞技格局,将在更广阔的赛道上展现出全新可能性。特别是ag真人国际官网等相关品牌的参与,将有助于推动这一进程,使女性车手的梦想更进一步。